2025年6月,NATO(北大西洋公約組織)成員國同意,將國防支出逐步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5%。這一比例是2014年所訂2%目標的兩倍以上。新規劃中,3.5%用於軍備與兵力等核心防衛項目,1.5%則用於如基礎建設及網路安全等相關支出。
推動此協議的關鍵,是美國總統唐納·川普一再施加壓力。川普始終主張美國獨自負擔NATO防務,要求其他成員國大幅提升軍費。他曾提出4%的GDP比重,此次更主張提升至5%,甚至表示:「若不付錢,我不會防衛他們。」
作為回應,NATO秘書長呂特提出一份實際且具政治可行性的藍圖,規劃於2035年前逐步達成5%目標。經過各國大使級協商後,此方案於高峰會上正式獲得通過。
此次決議背後,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為一大因素。呂特秘書長指出:「俄羅斯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建軍備。」尤其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,歐洲各國對安全的憂慮急遽升高。
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,NATO成員國逐步擴大軍備,但目前2%的支出目標已被認為不足以應對當前安全挑戰。
截至2024年,32個成員國中僅有22國達成2%目標。西班牙、義大利、葡萄牙等南歐國家因經濟條件與國內政治因素,未能如期提高軍費。
相對地,與俄羅斯接壤的波羅的海國家積極提升國防預算,部分國家甚至已達3%以上。
此次5%的共識不僅關乎財政,也涉及集體自衛權與跨大西洋安全機制的重構。雖然川普政府展現對NATO的支持意願,但言論上的不確定性使歐洲多國更加思考去美化的戰略自主。
2032年與2035年的中期檢討將用以評估各國落實情形與戰略成效,其中透明度與民意支持將是關鍵。
面對俄羅斯威脅、川普施壓與安全戰略的轉變,NATO邁入史上最大規模的防務擴張。儘管方向已定,成員國在財政與國內共識上仍面臨重重挑戰。真正的聯盟團結,正受到嚴峻考驗。
本文章根據截至2025年6月的各國報導編輯而成,未來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,內容可能有所調整。
使用NDD模式,提供卓越的交易执行和交易条件。
訂閱我們的每日電子報並獲取最佳的外匯交易資訊和市場狀態更新
帳戶開設只需幾分鐘!
留言 (0)